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自1955年原林业部昆明林校建立至今,经过70年的发展,学院现占地面积1971亩,有金殿、石林、官渡、杨林四个校区,本部位于昆明市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0年来,学院扎根云岭大地,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以“立德树人谋发展,内涵建设提质量,强化技能促就业,工匠精神强素质,立足林草显特色”为办学理念,秉承“成材成美、树木树人”的校训、“青山有我、绿树成荫”的校风和“修枝修己、厚德厚生”的教风,“青山钟大美,红土育良材”的大学精神,励精图治,学校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成为省级“双高”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级优质高职院校,成为全国涉林专业最多、最全、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林业高职院校。近几年,学院牵头成立生态文明建设职教集团被评为“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云南花卉产业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训基地获评“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与100余家行业优质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政企行校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党支部先后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云南省“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等。在云南省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连续7年被考核为最高等次“好”,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帮扶模式及成功经验。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林草局80%的技术骨干从这里毕业,被誉为“云南林业人才的绿色摇篮”。在2024年5月发布的ABC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中,学校排名在云南省排第4,在全国农林类高职院校排第13位,在全国高职院校排267位。
学院下设林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工业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德克特互联网产业学院共9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共3个教学单位,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2.3万余人。现有教职工715人,有专任教师525人,博士32人(含博士后3人),硕士345人,教授(含正高)37人,副教授(含副高)125人,“双师素质”教师229人,省委联系专家1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育人才”5人。开设51个专业,其中1个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认定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云南省首批高本贯通专业,基本形成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建成1门国家级、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130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75项(含横向课题4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48项目1项、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项、子课题1项、其他课题1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2项、智库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6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项、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4项、“三区”科技人才专项、特派员项目共计44项。科研成果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果库6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院内使用教材130余种,出版著作10余本,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800余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个,培育植物新品种4个,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0项,转化科技成果3项。
作为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高职院校,积极履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职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东盟教育办学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理事单位、“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欧盟、德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泰国、老挝、越南、孟加拉等国家教育机构建有签约合作教育办学。荣膺2017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22年国际校企合作人才服务案例入选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优秀案例,在2023年云南省高校外国留学生教学管理评估工作中被评定为“优秀”。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批示和三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依托云南独特地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办学格局,做深做实产教融合,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服务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设团结进步、生态良好、安居乐业、繁荣发展的七彩云南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
(数据截止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