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中德两国政府职教合作项目——合肥中德印刷培训中心,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划归省委宣传部领导并管理,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
坚持立德树人,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系统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被评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创新党建领航思政润心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持续践行“以体强身、以美化心、以劳立人”的育人理念,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实施双元驱动,创新职教发展路径。秉承“厚德力行 博学勤思”校训,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工学结合,践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化、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已发展成为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旅行业的重要人才基地,是国家“印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数字出版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全媒体采编人才培养基地”,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和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立足需求导向,打造特色专业体系。坚持“学科对接产业、专业服务需求”专业建设思路,构建了以新闻传播、艺术设计、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为支撑的四大专业集群,开设摄影摄像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包装策划与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等35个专业,形成“1+10+24”的金字塔式专业体系(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10个省级重点、特色、教改专业为骨干,24个校级专业为基础)。通过校际合作建设2个高职分院、3个中专分校和2个本科专业,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兼具数字智能素养与文化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支撑。
推动强师筑基,优化教学资源供给。坚持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并重,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45人,其中专任教师407人,教授、副教授85人,博士、硕士189人。拥有国家行业领军人才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江淮名家等省级人才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教学骨干40人。建成省级创新科研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建有8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1个质量检测中心,配备3500余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形成覆盖融媒体、数字创意、智能制造、财经管理等多领域的实训教学体系,为8300余名学生提供优质实训条件。
构建校企协同,共建产教融合高地。坚持“高水平办学、高质量融合”的发展定位,深度对接新闻传媒、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类企事业单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近年来,学院与中国声谷、安徽新媒体集团等省内外400余家大中型企业合作,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开设产业订单班、拓展行业培训等,提升学院服务产业能力。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产业教授、企业导师,建有4个技能大师室和4个劳模工作室。通过引入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等方式,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推进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精准对接,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精准对接。
突出德技并修,彰显人才培养成效。秉持“以德立人、以质强校”的办学宗旨,通过“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累计斩获省级以上奖项近2000项,特别是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获奖总量与质量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多次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能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65%,受到了主管部门表彰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围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发展,紧密对接数智创意、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型业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贡献。(2025年4月)